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不论是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期间都高度重视教育。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我校建校50周年之际,就曾发来贺信。在信中,习近平书记首先充分肯定了浙江水利水电学院50年来在省内水利水电事业中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对学校今后的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水利水电学校”的新目标新希望。贺信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催人奋进,体现了习近平对高等教育、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贺信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等一系列科学思维,为我校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水利水电学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行稳致远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辩证思维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辩证思维能力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是科学思维能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增强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思维的两个基本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而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根本,要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深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扎实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把政治要求、政治纪律作为办学治校的首要标准,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各方面。贺信对我校办学历史的阐述以及对未来发展目标及路径的提出,均体现了总书记的辩证思维方法,符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要求。
二、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把握现实、推动发展的科学思维。历史思维强调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的具体表现和实践运用。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培养并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历史思维的培养。他强调,要善于把事物放在历史长河中来考察,从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中来总结,从历史分析中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贺信首先回顾了我校50年的办学历程,肯定了取得的办学成果,总结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实践基础。
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客观辩证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战略思维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战略思维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事关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与整体规划,旨在谋求长远的生存与发展。
我们党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恢宏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要善于从全局视角谋划问题,从长远眼光思考问题,从整体思路上把握问题,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贺信把握了高校办学发展的规律,把握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提出了“高质量、有特色”的战略目标,为此提出,抢抓“学校50华诞和新校区落成”的战略机遇,进行“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战略部署,突出“加强教学和科研各项工作”的战略重点,对学校未来发展进行了充分的战略谋划。
四、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需要和客观的条件,划清并坚守底线,尽力化解风险,避免最坏结果,同时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科学思维。把握底线思维,就要“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底线思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担当思维、进取思维,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既要守住底线,又不能无所作为,做到“有守”与“有为”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从坏处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只有始终坚持和运用底线思维,才能有效化解风险挑战,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贺信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为推进我省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涉及到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学科、人才培养、行业服务都是我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底线,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才能持续发展。
五、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马克思主义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强调解放思想、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深化离不开创新。创新思维能力意味着不墨守成规,在求新、求变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与重要源泉,只要善于开发和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回应和解决时代发展所提出的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则关系着思想教育工作是否能够深入到学生当中,是否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增强网络育人能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着力引导青年学生领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把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贺信中“以50华诞和新校区落成为契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水利水电学校等要求,都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式,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加强开放办学,不断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贺信中的科学思维,为加快推进学校改革发展步伐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我校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水利水电学校提供了高效的实践路径;为学校思政课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利器。
作者:赵晓莹 崔诚亮
本文系2022年学校“贺信精神”专项研究课题《习近平贺信内涵阐释及思政课运用实践研究》编号(xsz-202208)研究成果之一。

